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爸爸介入教養益於培養孩子獨立性

孩子的生活中缺少父親的身影,過度強調學習而排斥讓孩子參加遊戲,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近日,在「0—3歲嬰幼兒早期關心與發展的研究」課題結題會上專家指出,隨著新一代高學歷家長的問世,對孩子的教養也出現一些新問題。

男孩缺乏陽剛氣

  越來越多的小男孩缺乏陽剛氣,小女孩過於依賴媽媽等,這些現象引起專家憂慮。課題組對本市城區孕期至3歲嬰幼兒家長的調查顯示,本市13%的父親,不參與孩子的帶養過程。

  研究表明,0到2歲期間母愛是嬰兒成長中的關鍵因素;而到了2至5歲,父愛的介入對促進幼兒獨立性具有關鍵作用。如,當孩子面對困難時,母親往往直接幫助解決,而父親則更多鼓勵孩子去接受挑戰或嘗試新方法。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多數父親不輕易讓步,而不像母親那樣縱容。父親對家庭的責任感,對培養男孩的陽剛氣尤為重要。缺乏父親的參與,過度的母子情感聯結會使孩子變得幼稚和依賴。

  孩子「超常」不可喜2歲的孩子能夠背20首唐詩,3歲的孩子能夠算10以內的加減法……不少家長讓「學習」取代孩子玩鬧的時間,並為自己的提前培訓和孩子的「超常」本領而沾沾自喜。而一些大有裨益的遊戲,卻「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

  專家指出,遊戲對嬰幼兒的成長有著特殊的重要性。如飼養一種小動物,撲扇著翅膀的小鳥、游來游去的小魚、毛茸茸的小雞小鴨……嬰幼兒天性喜歡小動物,願意與小動物玩耍、遊戲。在此過程中,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培養孩子的愛心,並對治療孩子多動症有積極意義。捉迷藏遊戲有利於避免孩子的「分離焦慮」,建立空間概念。玩中學,孩子的綜合能力發展會更均衡。

孩子厭食成心病

  孩子厭食讓家長很頭疼。而專家指出,這是因為在起初餵養階段,家長忽略孩子的心理需要所致。在嬰幼兒教養過程中,要重視和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

  專家指出,孩子開始吃飯時對有些味道不適應,家長強迫其吃,餵養氣氛緊張,會使孩子對吃飯有抗拒心理,容易產生厭食。家長應尊重孩子心理需求,挑選其高興的時候喂餐。

  國外專家將嬰幼兒分為三種氣質:容易適應型、難以適應型和緩慢適應型。如有的孩子進幼兒園不到一天就與小夥伴和老師打成一片,而其他不少小朋友要經過一周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所以,家長應避免過分寵愛或者嚴厲,讓孩子心理從小健康發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