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珍貴的元代彭城窯喜鵲紋壇

磁州窯的故鄉邯鄲市彭城鎮曾出土過一件白地黑花喜鵲紋瓷壇,該瓷壇高33釐米,口徑17釐米,底徑為15釐米。器型特點為圓唇、直口、溜肩、鼓腹、收底、圈足。由於器型與紋飾均具元代磁州窯特徵,且繪有喜鵲紋樣,故稱元代彭城窯喜鵲紋壇。

        喜鵲紋壇的腹部繪畫為雙開光,開光內各繪有一只喜鵲。一面為前後山峰聳立,喜鵲登臨花冠上,在作回頭張望狀。另一畫為喜鵲佇立於竹葉花叢之間,同樣在回頭張望。喜鵲神態自如,如神鳥出世,閱盡人間春色。它又沉靜怡然,傲然自立,盡現浩然之氣。我國古代,民間又把喜鵲讀作喜雀,屬於報喜之鳥,並以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喜鵲為喜訊。

        花鳥畫是我國古代傳統陶瓷繪畫中三大畫科之一,繪畫題材有花卉、蔬果、翎毛、蟲草、畜獸等。磁州窯的畫家們常借創作花鳥畫,抒發情感,反映社會生活,體現時代精神。在宋、金、元時期,花鳥畫成為民窯磁州窯的繪畫主流,繪畫技法也形成多種風格。磁州窯的花鳥寫意畫則以簡練、粗放的筆法,推出了鸚鵡紋、枇杷鳥紋、竹葉鳥紋、喜鵲登枝紋、蘆雁紋等花鳥畫作品。彭城窯喜鵲紋壇上的花鳥畫,表現主題鮮明,具有濃厚的簡練、粗放等特點,同時又以寫生為基礎,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在真實描繪客觀對象——喜鵲時,展示出花鳥之生命力與獨特個性,達到借物托情、托物言志之目的。該喜鵲紋壇作品,真實反映出元代磁州窯花鳥畫繪畫藝術成就。

        磁州窯白地黑花繪畫,因在瓷坯半幹時作畫,須胸有成竹,一氣呵成,但又極講究用筆與墨分五色技法,形成焦、濃、重、淡、清等法,或採用以不同的墨色勾線、填色,以顯示出繪畫作品的虛實、陰陽、主次、剛柔、粗細、幹濕、濃淡、頓挫等特點。在水墨濃淡變化中,顯示出蒼勁、雄健,墨氣淋漓之感。

        近年來,彭城古窯址出土繪有龍、鳳或花卉瓷壇殘片,數量之多,非常驚人,較完整者約有幾十件之多,亦大多流入京、津收藏家之手。彭城窯瓷壇的造型有燈籠形、寬肩形等。此喜鵲紋壇器型、高度增加,肩部微陡,與以往的器型存在微細差別。而且,以往器物多繪龍、鳳、花卉圖案,或寫文字書法,直接畫鳥紋者較為罕見,故該喜鵲壇堪稱元代彭城窯藝術珍品之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