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細辨沁色可識玉器真偽

玉有不同的顏色,一般以純而鮮艷漂亮為優品。古人辨玉分為白、青、黃、碧、墨5種顏色。以色為玉石劃分等級,已經成為人們認識區別玉材的一大法則。因此,玉的顏色是鑒定玉器優劣真偽的主要依據。而在古玉中,玉石的沁色因其豐富多彩、絢麗斑斕,更為收藏鑒賞家所珍愛。



據介紹,古代玉器長期埋於地下,由於受溫度、濕度以及各種物質的作用而發生的色變,被稱為沁色。黃色沁稱土沁,白色為水沁,綠色為銅沁,紫紅色為血沁,黑色為水銀沁。仿古者為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往往採用人工仿沁的方式,改變玉器的顏色,牟取高額利益。仿沁的手法也各種各樣,較難辨認。

本報收藏顧問團專家介紹,一般仿製古玉沁色者採取的是小件玉器植入羊腿中,數年後取出,因此,玉器表面會形成如古玉紅絲沁般的血色細絲,俗稱「羊玉」,這種仿沁玉的特點是玉質略顯乾澀。

另外,仿沁還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

1、將質地鬆軟的玉器用烏梅水煮,然後用提油法上色,俗稱「梅玉」。

2、將玉與鐵屑拌在一起,以醋淬而埋於地下。數月後,玉器表面被鐵屑蝕出橘皮紋,雜有土斑和深紅色鐵銹,俗稱「叩玉」。

3、通過燒烤玉器使顏色變白以充古代的雞骨白,雞骨白玉與真玉相比表面有火燒的細裂紋。

4、「提油」上色的玉器,顏色滲入玉肌,這種作偽的沁色在天陰時顏色較鮮,天晴時則略顯混濁。

掌握以上方式,並且對到手的古玉仔細把玩和細心比較,就能慢慢掌握古玉的特點,也就能更具「法眼」。同時,常觀察瞭解市場玉器動態,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吃藥」,遭受經濟損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