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佩玉

所謂佩玉,顧名思義即人身所配戴的玉器。孔夭子講過:「古之君子必佩玉。」按照孔子的觀點,這個君子應是指上自天子玉侯下至達官貴人的社會上層人物。天子既用全佩,貴人身必佩玉。但這個佩裡決非單件,而是多件的組佩。由於佩玉本身就是等級的標誌,所以在「三禮」中對佩玉有嚴格的規定。《禮記‧玉藻》對佩玉的玉材選用和色彩的配用有一段特別的敘述:「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緩,公侯佩山玄玉而未組綏,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經,士子佩瑜玉而秦組經,土佩蠕玫而組組經。」組終是用來穿串玉飾的一種絲帶。這句話的意思是規定天子以白玉為佩,用黑色的絲帶相貫;公侯以山玄玉為佩,用紅色的絲繩穿系;大夫用水青色的玉為佩,必用純色的絲繩穿掛;士於用瑜玉之佩,需用雜色絲繩組系;士用美石作佩,應用赤黃色的絲繩相貫。這其中的等級概念是不言而喻的。
    佩玉除作為等級的標誌而外,它的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作為君子道德的象徵。關於這一點,《禮記‧玉藻》中有兩句重要的論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徽角,左宮羽。」「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銀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寫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人也。」這兩句話便道出了問題的實質。揖的意思是指人體上身向前微傾,成俯視之態。仰是指人體的上身向後稍仰,成仰視之態。古人佩玉行走時,向前一步則身體前傾,再抬腳時則身體後仰。連貫行走,就形成不停頓的前傾後仰動作。這樣一來就必然牽動身上佩戴的玉飾,使之發生互相碰撞,發出有節奏的音響。由於佩玉都是堅硬的玉石磨出來的薄片,碰撞時發出來的聲音非常優美,竟有如樂曲中的微角宮羽之音,當然奇妙無比。古人以玉比德,故佩美玉、奏美樂,以詡美德,這也是一種創造。禮對於人的動作要求是很嚴的,一套玉珮懸掛於身,也只有隨著連貫、均勻、協調的步伐,才能形成優美的樂章。這樣走是很累的,但古人依然樂此不疲。因為,佩鳴之聲還有另一種重要的含義,即以此向天帝人君表示自己絕無非辟之心,這是向統治者表示盡忠盡節的一種形式。
    完全可以看出,佩玉在當時也是一種政治行為,佩玉的本質在於借助於人身的裝飾賦予一定的政治含義,無怪乎佩用玉器也要列入周代的國家典制當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