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明 唐寅《山路松聲圖》

《山路松聲圖》縱194.5厘米,橫102.8厘米,絹本,淺設色。圖繪一山高聳,有一泉水自山腰拾級而下,匯入河中。山腳有一小橋跨泉連接山路,橋上兩人,老者仰首側耳,似聽泉流松聲,一童攜琴隨後。泉畔是茂密的松林,枝幹虯曲,籐蔓纏身,微風吹過,松濤陣陣。松樹枝葉的畫法,從夏圭中來,但遠比之繁盛、寫實。以細勁的中鋒勾勒,轉折頓挫,不乏法度。山石硬朗,稜角分明,顯然是李、郭的畫法,但不師郭熙的卷雲皴,也不施馬、夏的斧劈皴,而是一種帶有唐寅個人風格的線皴,較之許道寧的直線皴更為隨意、疏鬆。勾筆較濃,而皴筆較淡,以濃點分出石的構成和層次,墨色通透而儒雅。山的結體,錯落盤桓,層次清晰,境致優美,而且真實感很強,有北宋全景山水的韻致。這又是他區別於沈周、文徵明之處。因為他經常遊歷名山大川,胸中自有崇山幽壑,而沈、文之大幅山水,往往取之古畫的摹仿。

  圖上自題:「女幾山前野路橫,松聲偏解合泉聲。試從靜裡閒傾耳,便覺沖然道氣生。」表達了他對於寧靜閒逸、與世無爭的理想生活的追求。當時行家評其畫在文徵明之上,但惜乎英年早逝。

唐寅(1470-1523),明代畫家。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史等,吳(今江蘇蘇州)趨裡人。人們大多從戲劇故事中領略了他的不少風流韻事,以為他似乎活得十分灑脫、享樂,其實他一生屢受挫折,鬱鬱寡歡,最終54歲早逝。他和文徵明同一年生,與文徵明少年時的遲鈍相反,唐寅卻是自幼聰敏機靈。文徵明27年中考了10次鄉試,都名落孫山;而唐寅29歲開始應鄉試,卻一舉博得第一名解元,聲名遠布。第二年赴京會試,不想捲入科場舞弊案,被株連入獄,革去功名。這對他無異是極大的打擊。前途無望,妻子離異,他變得自暴自棄,開始沉湎聲色,放蕩不羈,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但他心猶未死,遊歷四方,等待時機。正德九年(1514),江西寧王朱宸濠遣人四方網羅人才,文徵明拒絕了,但唐寅卻去了。半年多後,唐寅還是看清了朱的蓄謀叛逆之心。於是佯裝癡狂,終被遣歸。從此似乎看破了紅塵,皈依佛教,自號「六如居士」(如夢、幻、泡、影、露、電)。雖然被後人評為「明四家」之一,但他的畫,卻遠不如文徵明那麼受追捧,生活清苦,但他仍放縱聲色,不多年也就在淒楚孤苦中去世。而文徵明比他多活了36年,桃李滿天下,儼然吳門畫派的領袖。

  唐寅早年學畫於周臣,周臣畫風偏於宋人一路,而唐寅則博采眾長,在宋人面目中融入文人畫的內涵,成就在周臣之上。有時求畫的人多了,他就請周臣代筆。旁觀者奇怪,周臣倒坦然:「但少唐生三千卷書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