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人物御龍帛畫》

戰國 縱37.5厘米 橫28厘米 湖南省博物館藏

    又名《馭龍圖》。這是1973年清理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遺址時發現的又一幅戰國帛畫。畫面正中描繪一高冠蓄須男子,側身直立,腰佩長劍,衣衫飄動,精神抖擻地手執韁繩駕馭著一條巨龍;龍形似舟,昂首向前,龍尾部站著一隻白鷺;龍的身下有鯉魚。人物頭頂正中畫有輿蓋,三條飄帶隨風拂動。畫中男子為墓主人。作品主題也是表現「升天」,不過不是由龍鳳引導,而是由墓主人駕馭飛龍升天。畫中人、龍和魚都向左行進,與向右飄動的人物衣衫、手執的韁繩以及輿蓋上的三條飄帶,構成畫面上極強的動感,很好地表達出人物乘龍迎風挺進的意境,希望墓主人的靈魂快速進入天國。墓主人的側面肖像,更具寫實特徵,這很容易使人想起當時屈原的詩句:「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以下文選自《中國書畫鑒賞詞典》高山情劍錄入

戰國 楚墓帛畫 縱37.5厘米 橫28厘米 藏湖南省博物館

此圖於1973年再次清理長沙子彈庫楚墓發掘遺址時獲得,也屬於葬儀中引導墓主人升天圖這一類祈禱性作品。畫面正中繪一高冠博袖長袍有須的側身男子,他身材修頎,腰偑長劍,神態自若,使人不覺想起屈原詩中那「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巍」的人物形象。他執韁繩,駕馭著一條巨龍。龍頭高昂、龍足伸張、龍尾上翹,整個龍身下伏,宛如一具民間的深腹龍舟。龍尾上部佇立一隻鷺、鶴之類的水禽,圓目長喙,仰首望天。左下角是一條鱗尾清晰的游魚。人頭上方為與蓋,三條飄帶隨風拂動。畫面中除了鳥首轉向右側,人、龍和魚都朝左運行,與蓋桿亦向左傾斜,與飄向右方的衣飾、韁繩、飄帶構成了動感極強的畫面,彷彿畫中的人物都在迎風挺進。難怪人們易於將這幅畫理解成「乘龍升天」:這在當時 的楚國,也是一種習俗觀念,希望死者靈魂得以超脫。

畫中人物寫實性很強,有可能是墓主人的側面肖像。畫中的鳥和魚,其大小比例非常勻稱,描繪較細緻,也接近於實物形象。在葬儀中繪這類現實動物,除了它們的水生習性使人聯想起黃泉之陰濕外,它們那生活的形象一定會與急速運動而又能上天入水的「飛昇」聯繫起來,發展變化出某些固有觀念而成為普遍描繪的題材。龍的形象則較呆滯,相對來講,彷彿它正是供人驅使的一具舟車。

這幅畫的描繪方式與已發現的其它戰國帛畫相似。主要人物以黑線勾勒,加上平塗或暈染的色彩,而其它物件則只用白描繪出,線條流暢生動。這種詳略不同的手法,後來被保持發展成了中國畫的特色之一。畫中還偶用了金白粉彩。它為我們瞭解古文獻中記載的那些金碧輝煌的楚國壁畫提供了一定的實證。迄今為止,這是發現最早使用這種畫法的一件作品。

這幅畫與《龍鳳人物畫》的時代大體相當,但在繪畫風格上較為寫實。我們從中可以大致瞭解戰國中期我國繪畫中的不同風貌及不同手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