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奧斯本的成功對家教的啟示

 1938年,美國青年奧斯本失業了。25歲的奧斯本文化程度不高,又沒有受過專門教育,但他時刻夢想著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新聞記者。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鼓足勇氣去一家小報社應聘。

  「在辦報方面,你有什麼經驗和特長?」主編問。奧斯本如實介紹了自己的情況,最後補充說「不過,我寫了篇文章。」主編接過他的文章看了後,搖著頭說:「年輕人,你這篇文章寫得不怎麼樣,甚至還有不少語法、邏輯、修辭方面的毛病——可是你這篇文章也有獨到的地方,有獨到的見解,這一點就很可貴!這個獨到的東西是創造。憑這一點,我願意試用你3個月。」主編握著奧斯本的手吩咐道:「好好幹吧!」主編的話立即使奧斯本明白了自己的優勢所在,他決心做一個有創造性的人。他反覆研究主編給他的大疊報紙,又買回其它各種報紙進行比較。第一天上班後,奧斯本迫不及待衝進主編的辦公室,大聲說:「主編先生,我有一個想法。」主編瞪大眼睛看著這個毛頭小伙子。他不顧主編的表情,只顧著自己的思路說下去:「廣告是報紙的生命錢,我們無法與各大報紙競爭大廣告,而小工廠、小商店也做不起大廣告,他們又急於把自己的產品或商品告訴更多的人,我們何不創造條頭廣告,以低廉的收費滿足這一層次工商者的需要呢?」主編說:「好啊!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想法!」這就是現在報刊上廣泛採用的一條一條的分類產告。

  奧斯本堅持每天提一條創造性的建議,兩年後,這張小報成為一個實力雄厚的報業托拉斯,他也當上了報業集團擁有巨額股份的副董事長。

  我們看到,奧斯本之所以成功,實實在在是得益於他富有獨創性。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現代家長要特別重視對孩子獨創性的培育。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幼稚和缺乏經驗,孩子的種種創造性表現常常與錯誤、缺陷、頑皮、任性等相聯繫,這使得一部分家長常常產生錯覺,並會在言語上、行動上、不自覺地壓抑甚至扼殺孩子創造性的萌芽。

  一次,有個孩子照家長的范畫畫好了一個小朋友之後,旁邊又加了一團黑色。畫完後,家長問:「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誰叫你畫的,你沒看見我就畫了一個小朋友嗎?」孩子看看范畫,再看看家長嚴肅的臉,呆呆地點了點頭並順從地用塗改液把「小朋友的影子」塗抹掉了。

  上述現象,表面看來是要求孩子學習范畫,遵循常規,實際上卻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其結果只能是養成孩子墨守成規的習慣。多可惜啊,這位家長錯過了一次鼓勵孩子創造性表現的機會。而且令人憂慮的是,這並非個別現象。不少家長在孩子剛有一些超乎尋常的想法時,便「一棍子打死」,對孩子「異想天開」的出軌做法,家長常常是不予支持的。

  顯然,孩子的「獨創性」難免伴隨著幼稚和犯錯。但孩子不斷「犯錯」的過程,其實是不斷改正錯誤、完善方法的過程,假如家長不給予這類機會,輕易地包辦代替,甚至粗暴否定,非但剝奪了孩子探索的樂趣,嘗試失敗、內疚、挫折的情感體驗,也會使他們變得謹小慎微,懶於動手,疏於嘗試,以至性格鎖閉,泯滅天性。事實上,往往只有犯過「錯誤」,才能消滅錯誤。因此,現代家長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正確對待孩子的創新求異,多給孩子創造「犯錯」的條件和機會,使孩子成為勇於嘗試、探索,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氣餒,並成為不斷進取的、具有積極健康心理的創新性、開拓型的人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