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親子:日常生活中的1分鐘教育

  生活,是由無數個1分鐘組成的。1分鐘的溝通,1分鐘的表揚,1分鐘的批評,1分鐘的微笑,1分鐘的示範,1分鐘的堅持。正是在這看似不起眼的一分鐘裡,父母改變了孩子的一生。作為父母,如何用活、用精、用妙日常生活中每一個「1分鐘」

  場景1 垃圾分類

  情景:電動玩具沒電了,寶寶隨手把電池扔到一旁,就纏著爸爸繼續玩……不好,一下子和沒用過的電池混在一起了

  試試這樣做:

  爸爸將家裡的垃圾箱分別粉刷為4種顏色,並畫上圖案,黃色的畫有小動物的圖案;綠色的圖案是一些雜物;白色的圖案是電池;黑色的畫有玩具和塑料包裝袋等。工作完成後,招呼寶寶過來,認真地給寶寶講解:「黃色的帶有動物圖案的箱子,是放置每天吃剩的食物的,這樣可以給小動物們提供食物;白色的垃圾箱是投放電池的專用箱,因為電池會發出對身體有害的東西,所以不能亂扔;黑色箱子放置寶寶壞掉的塑料玩具和裝東西用的塑料袋,因為這些東西是需要好長好長時間才能消失掉的;綠色的箱子是投放家裡的一般垃圾用的。」

  分析: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

  讓孩子明白環保的意義

  在遊戲中培養孩子對顏色的認知

  場景2 出去前或回來後要和家人打招呼

  情景:爸爸上班是和正在吃飯的寶寶告別:「寶寶,爸爸上班去了,乖乖地和媽媽在家。」但寶寶沒理睬爸爸,繼續吃他的飯。

  試試這樣做:

  爸爸上班出門時,要分別和媽媽、寶寶打招呼:「寶貝們,我走了!」晚上進家門時同樣要和寶寶、媽媽打招呼:「寶貝們,我回來了。」

  媽媽帶寶寶出去時,同樣向爸爸說:「我們走了。」回來時要向爸爸說:「我們回來了。」同時告訴寶寶:「爸爸、媽媽和寶寶是一家人,所以出去時和回家時都要向家裡的人打招呼,報平安,寶寶對於爸爸、媽媽很重要,同時爸爸、媽媽對於寶寶也同樣重要。」
 分析:出門時說:「我走了」,回來時說:「我回來了」,這是最簡單的兩句話,就像孩子學喊爸爸、媽媽一樣簡單,時間長了,孩子會成為習慣。

  讓他知道了家人很重要,要互相關心。

  場景3 吃掉碗裡的最後一粒米

  情景:晚餐時,媽媽給寶寶煮了他最愛吃的海鮮粥,並給他盛了滿滿的一碗,但寶寶只吃了幾口,就去吃巧克力。

  試試這樣做:

  和寶寶一起吃飯時,盛飯時,只盛半碗,再盛時也是半碗。就餐結束時要吃完碗裡的最後一粒米和盤子裡最後的蔬菜,同時和寶寶比比看,看誰用過的碗最乾淨。

  飯後,給寶寶看一些非洲兒童因飢餓而瘦骨嶙峋的照片,告訴寶寶:「如果全國的小朋友,每頓飯都不浪費一粒糧食,就能救活上千個非洲兒童,所以我們不能浪費一粒糧食。」

  分析:孩子好勝心強,如果採取比賽的形式,他會爭著吃完晚裡的飯。

  盛飯時不要盛滿滿的,不夠再盛,避免浪費,久之,孩子就明白了為什麼只盛半碗。

  用醒目圖片,給予孩子深刻的記憶,從而達到警示孩子不要浪費糧食的目的。

  場景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情景:寶寶把自己的玩具、卡片、圖書擺了滿滿一地,玩夠了就去看電視了,媽媽一件一件地分類收拾、整理寶寶的這些玩具,卡片。

  試試這樣做:

  準備兩大一小三個盆,爸爸媽媽各自從裝髒衣服的籃子裡取走各自的衣服,用各自的大盆各自來洗自己的髒衣服,藍子裡只剩寶寶的髒衣服,此時,媽媽招呼寶寶去籃子裡取他的髒衣服,放到那個小盆裡,像爸爸媽媽一樣來洗自己的衣服。並告訴寶寶:「寶寶現在小,所以用小盆洗自己的小衣服,等寶寶長大了,就像爸爸媽媽一樣,用大盆洗自己的大衣服。」
分析:給孩子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不要每件事情都依靠父母。

  從洗衣服這件小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場景5 勞動沒有尊卑之分

  情景:媽媽帶寶寶在菜市場買菜,一位清潔工走過來,清掃寶寶旁邊的菜葉。寶寶看到清潔工就捂著鼻子躲得遠遠的,並嚷嚷著:「走開,你好臭!」媽媽制止了寶寶的行為,很尷尬地向那位清潔工道歉。

  試試這樣做:

  清晨帶孩子遛彎時,遇到清掃馬路的清潔工時,不要繞開走,要主動上前打招呼,與他們熱情交談,甚至協助他們一同清掃路面。回家後要告訴寶寶:「勞動沒有尊卑之分,如果沒有清潔工叔叔和阿姨們的辛勤勞動,我們將生活在垃圾當中,所以如果輕視環衛工人,嫌他們髒,那麼他才是真正骯髒的人。」

  分析:不能讓孩子對勞動有好壞之分,沒有人去做又髒又累的工作,我們就不能生活在乾淨的環境中。

  讓寶寶知道,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應該學會尊重他人。

  場景6 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愛

  情景:爸爸買回來一個水果蛋糕,放在了桌子上,然後去廚房幫媽媽做飯。等爸爸媽媽回來時,寶寶已經把整個蛋糕吃得所剩無幾了。
試試這樣做:

  爸爸不在家時,媽媽取出一個西瓜切開來,分3份,給寶寶一份,媽媽自己一份,第三份放到冰箱裡,同時告訴寶寶:「這份西瓜是爸爸的,現在爸爸不在家,我們給他留著,等爸爸回來時再吃。如果下次寶寶不在家時,媽媽爸爸吃好東西時,同樣會給寶寶留一份的。」

  分析:從分西瓜這件事,讓孩子知道體貼家人。

  同時讓孩子懂得不能自私。

  專家提示:重要的尋常時刻

  對於寶寶來說,日常生活就是他成長與學習的時刻。爸爸媽媽要留心每天與寶寶相處中,是否自然流暢、潛移默化地給予了寶寶積極、正向的學習機會。除了爸爸媽媽最關注的寶寶思維能力、認知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發展之外,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情感社會化的發展以及人格的養成,都是在每日生活中不知不覺發生的。在這一過程中,爸爸媽媽自身的行為態度都會影響到寶寶的行為態度,家庭生活的氛圍也影響著寶寶生活觀的形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