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坦然面對貧困與自尊?

《羊城晚報》曾刊載了這樣一篇文章——《讓孩子——起分擔艱難》,一位父親下崗後為了掩飾窘迫的家境,瞞著孩子販賣水果。一次,他遞給孩子一袋鮮牛奶,孩子說,討厭!夥伴家中玩具成山,咱家中什麼也沒有。他又順手遞去2元錢,孩子說,人家爸爸——給就是10元、100元,你呢?說著,孩子把錢撕掉了。他欲哭無淚。第二天,他理直氣壯地將水果擔子挑到家中,又挑到孩子的校門口叫賣。這對他,對孩子,都是傷害自尊的,但他要讓孩子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生活是多麼不容易!從此,孩子的零花錢明顯減少。除夕晚上,兒子拿出一條圍巾說,爸爸,這是用零花錢買的,你站在大街上太冷了!面對懂事的孩子,他淚如泉湧。
無獨有偶,江蘇省鹽城一所小學校舉行了—次「親情聯動  愛心助學」結對幫扶儀式,要求108位在職老師向結對幫扶的貧困學生贈送復讀機、書籍和50元資助金等。活動之前,學校向這些學生家長發出了邀請函,誠請他們與孩子一起參加活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活動那天,缺席的家長竟有40多位。
    原來,這些家長認為出席這樣的場合有失「尊嚴」,既給孩子丟臉,自己臉上也無光。
其實,社會是個大家庭,—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困難的時候不失自尊地接受別人的幫助不是可恥的事。童年時代孩子體驗到的人情之暖會定格在他—生的記憶中,許多成功人士就是因為早年生活在別人的關愛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在生活的磨練中鑄就了健全的人格,因而勤奮努力,學業有成,用知識改變了貧困的命運。此後,他們傾情回報社會,給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帶來了幸福和快樂。這掛的事不勝枚舉。
    因此,與孩子共同從容地面對現實,面對貧困,是現在許多家長不可缺失的一課。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逃避現實或者用消極、仇視的目光看待社會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負面影響。一些少年犯就是因為幼年時期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巨大的創傷,導致後來報復他人或社會。一些貧困家庭為了讓孩子在群體生活中活得有「面子」,處心積慮地隱瞞真實的家庭情況,甚至忍辱負重,有求必應,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的慾望,結果這些孩子總以為「享福」是天經地義的,日漸驕橫跋扈,冷漠無情,對家庭沒有一絲的責任感。
所以,家長們,只有當你在苦難中與孩子並肩站在一起的時候,孩子才會感覺  到幸福和尊嚴,他們才能在風起雲湧變幻莫測的生活中自信自強,揚帆遠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