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玉石的原生色與次生色

和田玉生成之初,被它周圍的岩石包圍得密不透風,雖經兩億多年,玉礦的狀態幾乎不變,但是一旦地殼發生了變化,玉礦被擠壓上升到了海拔5000米以上。經過自然界的風化剝蝕、冰川的刮削等,最後終於使其暴露在大山的表層,玉礦的原生狀態開始改變,玉也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其原來的品貌。

    玉的顏色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原生色,二是次生色。原生色包括玉的本色,玉中雜質的顏色,玉與圍巖相接之處玉與石交融的顏色,以及玉在成礦過程中再次交融、再次變質改變的顏色。

    玉的原生色又可分為:白、黃、青、碧、墨等,它們之間的交融和玉中雜質色澤的參與,也會呈現不同的色彩。人們也往往依據玉的不同色彩來給玉命名,區分不同的玉種。

    次生色可分為天然次生色和人為次生色。天然次生色完全是自然所為,如風化、淋濾、靠染、光照、氧化,使玉的原來顏色發生改變。人為次生色是玉被人開採之後,製作成為各種器物,由人盤摸、染色、隨葬,後發掘出土,再為人所佩戴、把玩而造成的顏色改變。

    天然次生色是玉形成之後,在漫長的地質年代,特別是褶皺上升到山上或初露地表之後,玉與周圍的岩石、土壤、植物發生接觸,通過滲透、浸泡、晾曬、靠染等作用,一些礦物成分進入玉中,玉中的一些礦物成分也會發生變化,這些都能改變玉石的原來顏色。同源山料衝到下游變成了籽料之後,因為經歷的外界環境不同,時間長短的不同,「旅行」路途的不同,次生物質滲入玉中就不同,玉的表皮風化轉色和玉質本身色澤的變化也就不同。這樣才有了各種籽料不同的皮色與玉色。玉的這種顏色的改變完全是自然使入,非人為參作,所以稱之為天然次生色。玉的原生色受到次生因素的侵擾,就會慢慢改變原來的顏色,這種物理、化學、人為環境的作用,使玉帶上了次生顏色。

    一旦玉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在長期佩戴、盤摸的過程中,傳世的玉器會在表皮和內部慢慢出現轉色。這是人們的汗脂、生活物品的接觸、空氣的氧化、光照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的,不少傳世古玉還會在玉的皮殼上留下細細的磨痕。葬玉會與墓葬中的物品相互接觸,使玉受到沁變,從而改變了原來的顏色。還有的是人為在玉器的某個部位加工做上顏色,這種顏色的改變是人類活動造就的,所以叫人為次生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