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木雕藝術浮沉史

世間萬物的發展總有起落,興盛衰落是一種定律,聽工匠說木雕藝術的世間浮沉史,猶如聆聽長篇小說,情節和篇章清楚分明,有自然的開始,高潮迭起的發展,至今仍在延續;結局,大概要到天地絕滅那一天,才會知曉。
    基本上,木雕藝術的起源,可追溯至遠古祖先。根據歷史記載,木雕用於建築物始於商朝,當時的木工兼職雕刻,就其發展而言大致可分為早期、中期及後期3個主要階段。

     早期的木雕藝術從戰國時代至東漢滅亡而止,要判斷當年的木雕技術不易,皆因木材較易腐朽,所以所存無幾,一直到威武漢墓中的木俑出土後,才有個研究木雕藝術風格的源頭。從木俑所能得知的,是當時的木雕品造型粗獷、古樸、簡單,人物的衣紋多以凹紋為主,缺乏立體感。

     至於中期則從魏晉南北朝至元朝而止,前後長達750年。在這數百年間,木雕藝術因大環境因素而有了改變,魏晉南北朝時,佛教傳入中國,各地大興土木建蓋寺院,而這些寺院的木梁、鬥、拱、門窗、香案、佛像等物品,就成了研究木雕藝術的最佳實證,也因為佛教的傳入,間接促進圓雕、浮雕等雕刻藝術的發展。

     雖然中期的木雕仍較古樸,但已開始出現波浪衣紋及裝飾性強的圖案,只是這個時期的雕刻藝術偏向石窟寺的興建,因而木雕藝術依然沒有突破性的發展。

     一直到後期,即從明代至清代、中華民國的辛亥革命的數百多年間,木雕藝術終於進入黃金時期,吐氣揚眉,迅速發展。這個時期,石窟寺的石雕與彩塑已全面停止,木雕取而代之,雕功也越來越精緻細膩,人物的衣紋有了波浪,線條流暢,甚至出現單層次透雕的技法,成為後來多層次透雕的起點。此外,這時期的藝術欣賞性木雕極為普遍,就連茶几、櫃箱等實用的雕刻也得到全面發展,成為中國木雕史上最鼎盛的時期。

匾額藝術歷史悠久

     匾額是木雕藝術的一環,俗稱“匾”,時懸掛在門頭、堂室、閣樓及亭園等處的藝術雅品,秦朝時期已有題寫匾額而被稱作“署書”的專用文字,匾額也因其古樸形制、精湛的書法和深厚內涵,應用極廣,包括交際應酬、讚頌祝福、堂室命名、喜慶哀悼等等,是一種將辭賦詩文、篆刻、建築藝術等中華古老文化融為為一體的高雅藝術品。

     匾額藝術歷史悠久,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練的詩文,優美的書法,深遠的寓意,指點江山,評述人物,成為中華文化園中的一朵奇葩。源自中國的匾額藝術,隨著華族南遷而流傳到我國,不過年代難以稽查。1957年國家獨立後,牌匾逐漸風行,當時匾額多見於神廟、西醫醫務所,後來我國各州蘇丹或州元首歡慶華誕又冊封有功臣民之儀式,牌匾業邁進另一個高峰。

     今天,匾額的蹤跡越來越普遍,以牌匾式雕刻藝術品送禮亦成風氣,不論是新店開張、喬遷新廈、榮膺勳銜、新婚之喜、周年志慶、升職、榮休或送別親友,牌匾、金字招牌、紀念賀匾、古典木質賀盾、雕刻複製證書及木質印章等,都成為精美大方高雅有致的禮品,在一些醫務所及社團組織的牆上,還可見到樣式古典年代久遠設計特別的牌匾,以前人說明鏡掛高堂,現代則是匾額懸廳堂,增添氣息亦收美化之效,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配上或秀麗或蒼勁的書法,兩者相得益彰,自然而然吸引來人目光。

     制匾的工具很簡單,制匾的過程也不是極複雜,但卻費盡工匠的心思和時間,是不能不“慢功出細貨”的行業,絕大部分投身此行業者,對品質都有要求,對匾額雕刻都有一份永恆的興趣與堅持,否則絕對刻制不出一塊好的牌匾,假如沒有用心於其中,如何賦予它生命?

   

     大概所有的工匠都會告訴你,字,是一幅匾額的精神甚至靈魂,沒有好的書法,匾額的外型再美觀、高貴、典雅、質地卓絕,也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木頭,熟練及絕佳的雕刻技藝,和一手好書法,是一名匾額工匠必須具備的條件,但遺憾的是,現代的制匾者,多是有雕刻技術而沒有好書法,丁偉強坦承自己就是其中一個,此亦引以為憾。

     他為自己沒能學得一手好書法而引為生平憾事,他生指數法、深知書法不能失傳,不能沒落,不能死亡,一旦這一天來到,其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至少雕刻藝術將失去靈魂,沒有了生命的色彩。所以,他一直慶倖越來越多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及藝術興趣盎然,尤其是受英文教育的新生代,這一點是較出乎意料之外的現象。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因為擁有太多,所以反而不懂珍惜和在意,與自己母語有隔閡的人,反而更珍惜、重視、喜歡自身的文化。

     在他眼中,不同的文字風格能體現筆者的心情和個性,文字雕刻則能展現雕工的技藝究竟到何境界。他說,雖然匾額以文字為主,大部分時候仍以花草為襯托,但匾額的文字雕刻卻比花草圖案更考功夫,中華文字是最獨特最多變化的字體,或龍飛鳳舞、蒼勁有力,或端正嚴肅、細長斯文,百花齊放,更是歷史研究重要的一部分,許多古書體早已失傳,在各朝代歷史研究中卻是不可或缺。

     中國書法不論楷書、隸書、篆書、行書、草書,直至顏體、柳體、王體等,各家書法各有風格與特色,在眾多書體中,絕大多數牌匾以楷體為字,別以為工整的楷體很簡單,要將之刻在牌匾上,非得蒼勁有力的書法絕對體現不出整幅牌匾的氣勢。

     在眾多書體中,以草書最考制匾人的技藝,也是最能體現雕刻師功夫深淺的最佳方法,門外漢還罷了,但只要行家一看,就能從草書中鑒定雕刻師的雕工究竟生嫩、平凡抑或出神入化。因此,只要是對自己有所要求或對雕刻情有獨鐘,真正想精益求精的雕刻師,草書雖是最大的挑戰和考驗,卻也是最令的雕刻師著迷和專注的書體,一碰到有雕刻草書的機會,勢必投入全副心神,絲毫不馬虎,不達到令自己滿意和大師肯定的地步,絕對不願將之“獻世”。

     近年來復古風越吹越盛,但在刻匾這種既藝術又極專業的冷門行業,依然沒有多少人願意投身其中,全馬的專業制匾所屈指算來不超過10家,在麻六甲這個古城,專業的制匾所則不超過4家,據知,除了福章雕刻貿易,牌匾巧匠謝德勤老前輩的制匾老字型大小,也是當地少數專業且具水準的專業制匾所,如今由其獨子謝鴻輝繼承,並將之發揚光大,為當地制匾業市場“龍頭”之一。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