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收藏古董表簡要斷代方法

收藏鐘錶的朋友喜歡辨別各種藏品的年代,其中的技能雖然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但是對於初入門的收藏者來說,也會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可循。古董表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因此在各個不同的發展時期,它們的特徵還是具有某些明顯區別的。
  總體來說,古董表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部分是機心(機心斷代基本方法在以後詳細介紹);第二部分就是各種外觀件,其中包括表盤、表針、表殼、表玻璃等。通過仔細觀察古董表的外觀件。可以提供一些斷代的線索,內容如下:
  十六世紀中後期至十七世紀初,由於表剛剛開始發展,所以在外形上保留了最初的橢圓、圓柱形等造型,自1550年起逐漸出現了幾何形狀的設計,之後更演變為花鳥、貝殼等千奇百怪的形式。實際上,當時一件鐘錶的製作是由鐘錶師、雕刻師、表殼製造匠等手工業者共同完成的。金屬製造的表殼和表盤多具有風景、人物或者花卉等雕刻圖案。由於當時佩戴表的方式是懸掛在胸前,所以在表殼上方一般都有一個與繩索相串連的金屬環。這些鐘錶的裝飾用途遠遠超過了其實用功能,因為走時精度非常低,所以在表盤上只有一根時針。
  十七世紀中期開始,表殼形狀逐漸變為圓形,為了保護表殼不受損害,表殼製作者專門設計了一個外殼,也就成為如今所說的雙套表殼。這時的表在外觀裝飾上更加豐富,比如用貴金屬或者鍍金金屬製作表殼,並且在表殼上採用雕刻、鑲嵌以及繪畫等多種工藝,更像是一件裝飾藝術品。琺琅繪畫藝術在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中期蓬勃發展,因此在這個階段的表殼上添加了包括宗教主題在內的不同圖案的琺琅繪畫,由於受到英格蘭文學作品發展的影響.1790年之後的日內瓦琺琅微繪畫表多以田園風情、人物場景等為特徵。
  擺輪游絲的發明使表的走時精度得到了進一步地提高,所以在十八世紀前半期逐漸出現了分針,表盤也逐漸使用琺琅材質,而且在表盤上用羅馬數字表示小時刻度,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分鐘刻度。十八世紀中葉,由於製造了一些精密的航海天文鐘,走時精確度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使秒針的出現成為可能。1750年之前,製作者的名字多數還沒有出現在表盤上,1750年之後表盤上的小時刻度主要採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分鐘刻度數字變得非常小或者只是採用一定的數字間隔。1783年,鐘錶大師亞伯拉罕一路易·布勒蓋設計出具有鏤空圓心的指針和獨特的阿拉伯數字刻度,後來被稱為「寶磯式指針」和「寶磯式數字」。
  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帝國式藝術風格使懷表表殼的設計顯得更為簡潔,外觀的裝飾化也更為樸素,表盤通常是白色的琺琅面。到十九世紀中期,雙套表殼已經變得很少見了,而表盤上依然採用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作為時間刻度,但是羅馬數字刻度顯得更普遍一些,指針一般選用藍鋼或金等材料製作而成。
  通過外觀件辨別古董表的生產年代,一方面需要對不同時期的外部特徵有大致的瞭解,另外一方面,也不要完全拘泥於某些時代的特徵,因為鐘錶製造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其中的某些設計元素也會跨時代而不變,所以需要收藏者在具體實踐中全方位考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