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大吳泥塑的類型:土翁仔

大吳泥塑產品最多的是戲劇人物造型,有一出戲幾個人物的,有劇中的一兩個主角的。整台戲的稱「大斧批」,一兩個人物的分「文身」和「武景」,即文人或武將中的老中青男女,都包括生旦淨末丑。這些產品,一是供人家廳堂或神像前陳設,稱為「翁仔屏」;一是供社團元宵游燈之用,稱為「花燈」。它們的身高一般在7市寸至12市寸之間,「花燈」則比此高大得多。  

   其次是俗稱「土翁仔」的玩具型泥塑,有各式各樣被稱為「喜童」的兒童人物和各種動物造型。其中的鳥獸類還被做成洞簫式吹得響的,俗叫「土唏胡」。  

   再次是木偶頭像。清朝末年,自古廣泛流傳於潮汕地區的皮影戲(潮人稱「紙影戲」),其泥塑頭像(俗稱「翁仔頭」),全部都是「大吳產」。  

   泥塑產業的興旺,使大吳村泥塑作坊林立,並湧現一批很出名的「字號」,如利合、財合、福合、祥合、財記、喜記、榮記、金記、勝記、秀記等40多家。台灣吉特利美術館至今仍珍藏著這些字號的300餘件泥塑代表作。台北藝術大學雕塑系講師陳奕愷讚揚大吳泥塑人偶的五官神態、身段肢體或武功姿勢等,彰顯出主題故事性的戲劇張力,其藝術成就不亞於天津泥人或佛山石灣。  

   大吳的泥塑作坊不僅引來四面八方的商人到此采購,而且他們還在浮洋鎮開設一條「翁仔街」,「翁仔街」的俗名至今猶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