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家庭教育中怎樣提高父母的威信

一教育孩子一定要選最佳的時機

農民種田要抓住農時,戰爭要抓住戰機,教育孩子也一樣,一定要選擇最佳機會。同樣的教育,若時機選的不一樣,其效果是大有區別的。比如說電影《牧馬人》中的主人李秀芝,在愛人落實政策時補發了大筆工資,他們天真而幼稚的兒子說:「呀,這麼多錢,長大了我也當右派!」,影片的主人公就抓住這一時機不放,教育兒子說:「錢要靠自己的雙手掙來。花的才有意思,不是自己掙來的一個也不要!」話雖不多,但體現了勞動婦女的自強、勤勞的高貴品質,同時也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佳「火候」。這樣的「火候」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隨時都可以找到,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這種最佳時機。

二教育孩子一定要講究「機智」和藝術相結合

當孩子與父母提出的要求發生「頂牛」的時候,應採取迂迴的辦法。轉移注意力,藝術而又巧妙的處理,這樣可以待他的情緒穩定時,再進行教育,比如你帶孩子去百貨大樓的兒童玩具店參觀時,本來想讓他開闊眼界,可他見到上百元的兒童車非買不可,不給他買的原因有二點,一是家裡的一台舊的,第二是今天沒有帶那麼多錢,但他又哭鬧不止,圍觀的人也很多,你被他鬧的滿頭大汗,在無法離開百貨大樓的情況下,你忽然想起了轉移注意力的辦法,說:「昨天我聽你老師說你在幼兒園用積木蓋的小樓很漂亮,,而且蓋的又快又好,來,我們看看這些積木和你們幼兒園的積木是不是一樣的。」他一聽一定會把眼盯在積木上,這時哭聲停了,並跟你向積木走去,並選了一付新穎的積木,他同樣會高高興興的跟你回家。這樣的教育方法就是「機智性」與「藝術性」相結合,這需要父母善於針對具體情況,隨機應變的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孩子在被激怒時,父母要學會冷處理。

當孩子發生爭執和打架時,情緒是很不穩定的,父母要何等到耐心、耐心、再耐心!冷靜、冷靜、再冷靜!如:兩人爭執讓你評理時,你看了他們都怒氣沖沖的樣子,你要冷靜沉著的放下手中的事,笑著說:「你們倆有意見,對我也有意見呀?」這種突如其來的發問把他們兩都搞愣了,而且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沒有」,這時你說「那好,先把這個蘋果吃完了再給你們評理,在吃東西的時候誰也不許說話。吃東西講話不衛生。」等蘋果吃完,氣也消得差不多了,這時你不必急著問他們吵架的事,機時是問他們蘋果好不好吃?他們一定會說「好吃」,你趁機說:「光吃蘋果不行,得幫我把垃圾倒了。」等他們抬著垃圾倒完時。你再說「剛才打架對不對?」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互相指責了,只有搶著承認自己的「不對」。但你還是要問明情況,在瞭解情況的前提下,你可以適當的批評幾句,給他講明友誼有道理,他們會心服口服的互相道歉,這時你可以說:「好了再一塊去玩會吧。」如果你一開始就問他們誰對誰錯,肯定誰也不肯認錯。但有的家長修養級差,只看見自己的孩子好,生怕自己孩子吃虧,這是很壞的家風。這種雨過天晴的處理叫「冷處理」,這種化怒為喜的轉移辦法就是「以知引人」、「以情感人」、「以意樹人」、「以行練人」。這即教育了自己的孩子,也教育了別人的孩子,你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威信,相反,兩個孩子的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爭理,到底能爭來什麼呢?爭來的結果是慣壞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認識不到錯在哪裡,家長的威信都丟了。這樣的實例在現實生活中很多。

四對孩子要「嚴」、「愛」適度。

有不少的父母對「嚴」和「愛」掌握不夠適度,錯誤的把百依百順視為「愛」,也有的認為嚴厲的管教就是「愛」,還有的人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其實,這些都是片面的和錯誤的認識。

真正的「愛」孩子,一定要全面的分析孩子的特點和優缺點。正確的引導他們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不應該怎麼做,要使他們真正的認識到:什麼是善,什麼是美,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惡,什麼是醜。要及早的指出他們可能發生的缺點,要採取表揚具體而批語抽像。要做到慈愛不是溺愛,管教不是強制,放手不是放任,嚴格不是打罵,真正的在孩子身上體現出:「嚴中有格,嚴愛結合,愛、嚴適度」。切不可搞那種忽冷忽熱的家庭教育形式,那樣孩子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