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東、西方插花簡史

插花藝術的形式與發展,與人類的文明和進步有關。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從最初的生存需要,到對美的追求。插花迎合了人類審美的要求而形成、發展起來。東方和西方的插花藝術,各有其獨特的發生和發展軌跡,各有不同的特色。

  東方插花簡史

  東方風格的插花,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中國和日本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若翻開歷史,日本的插花還源於中國。一般而論,中國是東方插花的主要發源地。中國插花歷史悠久,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六朝時期,在南史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也許「借花獻佛」之名因此而來。

  作為插花一種形式——手花,是一種常用的賀禮。南北朝的陸凱,曾自江南遙寄長安范曄一枝梅花,並提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古人當時已將花枝作為朋友間的饋贈禮品。

  唐宋以後,插花漸盛。唐人羅虯在《花九錫》中,較詳細地記述了當時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後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將宮中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密佈插花作品,稱其為「錦洞天」,讓人觀賞。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到洛陽做西京留守推官時,欣賞了各家獨具風韻的洛陽牡丹插花後,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北宋文學家蘇軾在《惜花》詩中寫到:「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覺關兒咳。」蘇軾還在《吉祥寺賞牡丹》詩中,描寫了一老人簪花裝飾的情形:「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

  到了明請時期,插花技藝流傳更廣,可稱為鼎盛時期。文人墨客多以此作為描寫對象,反映在詩畫、小說裡,專著也隨之出現。著名的文學家袁宏道尤為突出。他在一首《戲題黃道元瓶花齋》詩中雲,「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一枝兩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鬥奢。傍拂楊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顏君齋.一倍添妍華。」僅用了寥寥數筆,就把插花描繪得淋漓盡致。他還在工作之餘.栽培花草樹木以得其樂。

  袁宏道在《瓶史》中用非常簡練的語言,闡明了中國傳統插花的真諦,書中道:「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高低疏密,如畫苑佈置方妙。置瓶忌兩對一律.忌成行成列.忌以繩束縛。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天然,如子瞻之文隨意斷續,青蓮之詩不拘對偶,此真整齊也。若夫枝葉相當.紅白相配.此省曹墀下樹,墓門華表也.惡得為整齊哉?」 《瓶史》一書寫於明萬曆二十七年己亥春,距今近四百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詳盡論述插花藝術的專著.對推動世界插花藝術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與《瓶史》同時代出現的《瓶花譜》.是由張謙德著的插花專著,也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清朝關於插花的記載更多,如鄺璠著的《便民國纂》中的「養花法」,徐渭的《十四夜》詩,陳淏子著的《花鏡》中的「養花插瓶法」和「香壚花瓶」.沈復著的《浮生六記》中的「閒情記趣」.以及汪灝著的《廣群勞譜》和我國的文學巨著《紅樓夢》中對插花的描述等。

  中國插花源遠流長,不同的社會環境,形成了不同的插花形式,總的可分成佛教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間插花四種。這些插花對東方各國影響很大,尤其是曰本,至今仍可尋見其蹤跡。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歷史較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傳統。其發源地據說為聖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聖德太子在飛鳥時代(自公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擔任推古天皇的攝政,指導政治及文化。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國(隋)建立邦交.努力傳入大陸文化,而盡力於佛教的興隆。作為遣隋使節的小野妹子,在潛心研究佛學之時.兼學佛教插花。回到日本後,他自稱專務.住在六角堂·池坊,積極傳播.很快把中國當時的佛前供花發展起來.形成了池坊流華道。池坊插花的歷史就是日本插花的歷史。

  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後,人才輩出。如十五世紀中期的池坊專慶.當時為了欣賞其優美的插花,群眾大批雲集而至。十五世紀日本室町時代完成了立華樣式,從立華產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樣式。立華通常以七個或九個主枝構成.名稱為真、正真、副、諱、見越、控、流、胴、前置。到十六世紀出了建立插花理論的池坊專應、專榮、專好。接著在十七世紀出了第二代池坊專好。其後在十九世紀初期,出現池坊專定。池坊插花發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國文人插花對日本插花影響也很大。特別是明朝的《瓶史》一書傳到日本.許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發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個的一個。同時,日本插花對藝術的內在思想採用中國儒家思想。例如,把三個主體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創辦於明治時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於寫實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國的陰陽五行思想。

  草月流插花是日本近代新興的插花流派.注重造型藝術.把無生命的東西賦予新的生命力,具有獨創精神.是日本新潮流的代表。

  日本插花的流派眾多,號稱有三干流之多。

  總之,不論是中國插花、日本插花.都屬東方插花的範疇.它是以線條的變化為主.將人的思想轉嫁在插花之中,表現出東方人的細膩、富於內含的特點。

西方插花簡史

  金字塔象徵著埃及的古老文明。在金宇塔內.法老與乾燥的花瓣共室同眠,使人聯想到古埃及人對花卉的愛意。從公元前一千四百年的一幅描繪工匠勞動的壁畫裡,可以看見一個俯身在陶器上作畫的工匠背後,有插花造型的圖案。此畫詳實地告訴人們,插花較早地出現在埃及。

  歐洲文化的成熟,始於古代希臘。古希臘人常用植物製成花環和插在花瓶裡作為裝飾品。古代希臘的一些城邦,尤其是近海的雅典,貿易相當發達。如陶瓶的生產,在前六世紀中葉以後曾壟斷了國外市場。陶瓶的樣式,從側面看去不過是外輪廓兩條曲線的不同變化.但工匠們卻能在這兩條線中找出各種不同的比例、弧度和結構上的變化,創造出優雅美麗的陶器。

  古羅馬的興起也為插花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當時人們習慣用花瓣來裝飾環境.用風信子、香石竹、鬱金香和牽牛花插花。公元前一九六年,羅馬戰勝了馬其頓而做了希臘的「保護者」,五十年後,索性把希臘作為羅馬的屬地。羅馬的統治者很茨慕希臘的文化藝術,古希臘的插花對羅馬影響很大。

  從歷史的發展和歷史的記載來看.西方的插花是從古埃及的時候開始的。它的發展和形式的變化,與時代的發展和環境的改變等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歷經每一個時代,都會產生新的插花形式。如公元初期至中世紀.西歐國家先後步入封建社會,教會壟斷了社會的文化藝術:插花也染上宗教的色彩。從當時的宗教畫中,可以看到插花不僅是裝飾品,而且具有明顯的象徵意義。到了十四世紀之後,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蓬勃興起,衝破了思想的禁錮。繪畫中,海波、樹木、花朵等.傾向於圖案化而富有裝飾之美,插花也有圖案化的幾何形體表現。這對以後西方的插花形式奠定了基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