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葫蘆的秘密——尊重差異 引導發展

早晨迎接孩子們入園時,睿睿媽媽從書包裡拿出了什麼東西遞給他,又把我叫到一旁說:「李老師,我們睿睿特別愛看動畫片《葫蘆兄弟》。前天去姥姥家帶回一個小葫蘆,喜歡得不得了,天天塞在袖子裡,連睡覺都抱著。今天說啥也要帶來。」可不是嘛,整個上午,睿睿都小心翼翼地把小葫蘆塞在袖子裡,時不時悄悄拿出來掂掂、看看,又塞回袖子,午睡時也是如此。我心想,他這是在幹什麼呢?起床後,睿睿又從袖子裡拿出小葫蘆,對佳佳說:「你看寶葫蘆能動了,裡面真的有葫蘆娃了吧?」這時,孩子們都好奇地圍過來,睿睿又說:「我現在只有一個寶葫蘆,我想讓我的寶葫蘆為我孵出更多的葫蘆兄弟。」我這才明白,原來睿睿天真地以為,把葫蘆放在袖子裡能孵出葫蘆寶寶。我採取了旁觀的態度,沒有道破這個秘密。

第二天,我發現睿睿又把葫蘆放到了袖子裡,還是重複著以前的動作。幾天過去了,我從睿睿的情緒裡察覺到他有些失望,他似乎感覺到探索的結果與他預想的結果並不一致。我悄悄走近他說:「睿睿,你幹什麼呢?」他拿出小葫蘆對我說:「動畫片裡的寶葫蘆有七兄弟,我也要更多的葫蘆兄弟。可是,我孵了好長時間怎麼還不見葫蘆娃出來呀?」我說:「你再想想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我倆的對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這時,我有意搖了搖小葫蘆,孩

子們聽見葫蘆裡發出了響聲,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裡面有小珠子。」「是小豆子」。「不對,不對,是葫蘆籽兒,它能長。」我藉機說:「裡面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怎麼才能知道呢?」很多孩子說打開看看。徵得了睿睿的同意,我們把葫蘆打開了。看到露出的白花花的葫蘆籽兒,孩子們高興極了。

葫蘆籽兒能長出什麼?怎麼才能長?我請小朋友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查書。後來,孩子們從家裡帶來了飲料罐、小盤子,還有的帶來了裝滿土的花盆,土上撒了一層沙子,據說是家長介紹的經驗,這樣發芽快。於是,我和孩子們開始了種植葫蘆的探索和嘗試……

種子發芽了,睿睿的那份激動和驚訝,那份細心呵護就甭提了。春天來了,我們把葫蘆苗移到窗前的園地裡。如今葫蘆籐已經爬上了二樓窗子的護欄,我們期盼著盡早結出小葫蘆來。



評析/劉占蘭

《葫蘆的秘密》是教師尊重幼兒的差異,引導幼兒發展的成功事例。幼兒對事物的認識與成人有極大的差異。他們不能像成人那樣客觀地認識事物,而是帶著「萬物有靈」的色彩,相信自然界的事物像他們一樣是有生命、意識和情感的。所以,有的幼兒相信葫蘆會孵出「葫蘆兄弟」來。幼兒之間的經驗和認識水平也有很大差異。葫蘆是植物,許多幼兒可能已經獲得一些有關植物的經驗,知道葫蘆要長出「葫蘆兄弟」必須種在土裡;也有像睿睿這樣的孩子,看到葫蘆圓而光滑很像雞蛋,就把孵小雞的經驗遷移到孵葫蘆上來。此時,教師要能接納和理解幼兒的原有經驗、認識水平以及思維能力的差異,不應急於糾正幼兒的錯誤,而應一步步為幼兒創造條件,引導幼兒看到客觀現實,讓客觀現實的反饋來調整幼兒的認識。李老師接納了睿睿的想法和做法,給了他探索和嘗試的時間,直到他自己認為孵不出來了。當探索的結果和幼兒預想的結果不一致時,李老師抓住了這一教育時機,生成了後來一系列的科學探索活動。為了認識葫蘆的生長過程,李老師引導孩子們討論、動手操作,以至利用家長、書籍這些信息源,開展了從初春到秋後的探索種植活動,不斷調整、豐富和加深了孩子們的原有認識。葫蘆的秘密終於完滿地揭開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