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牛蒡種子發芽技術

牛蒡,別名大力子、牛菜、蝠蝙刺等。菊科牛蒡屬能形成肉質直根的草本植物。原產地在溫帶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等處。在我國北京、上海、青島及台灣等省市均有栽培。其根和嫩葉均可食用。尤其是肉質根具有香氣,富含多種營養成分,並具有醫療保健作用,有消除胃腸內殘存物質,降低膽固醇的功效。近年來研究表明,經常使用牛蒡可防止人體過早衰老,並可預防高血壓的發生。看來牛蒡已日漸成為一種頗受人們喜愛的營養保健型蔬菜。

  1、植株特徵與特性
  牛蒡是二年生草本植物,第一年主要進行營養器官的生長,長成強大的葉叢和根系。其肉質直根為供食部分,一般直徑3~4厘米,長70~100厘米,外表粗糙,暗黑色,根肉灰白色,收穫過遲,易造成空心。植株粗壯,抽薹後株高可達150~180厘米。根出葉較大,葉柄甚長,有縱溝,莖部微紅,葉片淡綠色,心形,葉背面密生有白色的茸毛,葉緣具有粗鋸齒。冬季地上部分乾枯。以肉質根越冬,翌年春季進行生殖生長,抽生花穗,花穗上著生硬球狀頭狀花序,花冠筒狀淡紫色或白色,其與葉柄顏色有關。一般結實率 65%左右,果實長紡錘形,有刺,灰褐色,千粒重12~14克,從開花到種子成熟需要30~40天,發芽年限可保持3~5年。

  2.對環境條件要求
  (1)溫度 牛蒡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很強,適宜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生長。種子發芽溫度為10~30℃,最適溫度為25~30℃,光照條件下可促進發芽。植株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地上部分有很強的耐熱能力,要求較強的光照,但耐寒能力很差,遇3℃葉片就會受凍害。地下肉質根比較耐寒,0℃以下仍然生長,在-20℃的條件下可安全越冬。
  (2)光照 牛蒡屬於喜光植物,種子萌發需要光照條件。植株發育需要強光及長日照條件,因此充足的光照是牛蒡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環境因素。
  (3)水分 牛蒡抗旱不耐澇,在地下水位過高或有積水的地塊種植,易受澇爛根,連續淹水2天,肉質直根即會出現腐爛現象。
  (4)土壤營養 牛蒡屬深根性蔬菜,對土壤有嚴格的要求。宜於土層深厚肥沃、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或壤土。土壤PH6.5~7.5為宜。牛蒡最忌連作,一般每5~6年輪作一次,至少也得3年。前作以穀類作物、葉類蔬菜為宜。切忌以花生、地瓜、茄子、辣椒為前茬。

  3.類型和品種
  根據肉質根長短,可分為三類。
  (1)大長牛蒡 根形細長,長達130厘米,外皮淡黃褐色,平滑,肉質柔軟。肉質根中間空洞很少。
  (2)中長牛蒡 根較粗,長70~100厘米,根直徑7厘米,肉質柔軟,味道鮮美。缺點是根中間空洞較大。
  (3)短粗牛蒡 根為紡錘形,短而粗,根中間空洞極大,肉質柔軟,香味甚濃。

  4.栽培方式與季節
  牛蒡多露地栽培。栽培季節通常分春秋兩季,春茬播期為4月上旬到5月中旬,於9月晚秋或初冬采收,早春若進行地膜覆蓋,可提早到3月中下旬播種,8月即可采收。秋播為8月下旬到10月上旬播種,到第二年6~7月采收。氣候溫暖地區播種,可稍遲些,若過早播種,春天易抽薹。

  5.栽培技術
  (1)種子處理 播前要先曬種子1~2天,因新收的種子有休眠現象,應採用硫酸及變溫處理,以打破休眠,同時播前24小時清水浸種,也可去除種皮內抑制發芽物質。浸種後放入25℃溫箱中催芽,可促進發芽。一般每畝播種量0.5~0.6千克。
  (2)整地作畦 種植牛蒡的地塊應及早深耕多翻,精細整地,以利於牛蒡根群發育及肉質根生長。土壤要深翻,深度70~75厘米,一般翻耕1~2次,翻地前每畝施廄肥2000千克,尿素10千克或硫酸銨17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氯化鉀6千克,充分和土壤混勻。有機肥施用前必須仔細去掉石塊和塑料等雜物,土塊一定要打碎,以免形成過多歧根。將施足基肥的細土作成高畦或高壟,寬1~1.5米,長則因地塊可長可短。
  (3)播種 商品用牛蒡生長期一般為 120~140天,生長期短,則產量較低;生長期過長,則會造成空心,降低品質。因此應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和收穫期。春播以5月初為最佳播期,秋播則以9月中下旬為宜。播前先催芽處理,然後播種於高畦上,深2厘米,株距5~6厘米即可。
  (4)田間管理
  1間苗 牛蒡播種後一般7~10天出苗,子葉展開後進行第一次間苗,展開1~2片真葉時第二次間苗,真葉4~5片時定苗。間苗時要拔出小苗、過旺苗、畸形苗等,最後定苗時保持苗距12厘米,每畝留苗1萬株左右為宜。
  2中耕除草 幼苗生長慢,苗期田間雜草較多,所以中耕除草十分重要。見真葉後淺鋤,一般中耕三次,結合清除田間雜草,及時中耕培土。
  3澆水 牛勞生長期長,生長量大,耗水量較多。苗期一般不宜澆水,澆水過早根層淺,歧根多。到6~7月份後,天氣乾旱,葉片出現萎蔫現象時,即應及時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有利於肉質根的生長。但如果雨水過多,則應注意排水,以防受澇爛根。
  4追肥 宜根據生長情況分次追肥,第一次在真葉1~2片時,每畝施腐熟堆肥400千克,尿素5~7千克,過磷酸鈣17千克,氯化鉀5千克,在苗株一旁開溝施肥,施後覆土;第二次追肥,一般在真葉3~4片時,於苗株的一側開溝施肥,每畝用尿素10千克或硫酸銨20千克,氯化鉀6千克。注意施肥不能靠苗株根際太近,以免傷及吸收根;第三次追肥,根據苗情,施用液肥。

  6.歧根的發生及防治措施
  牛蒡直根發生分杈,會嚴重影響其商品價值。發生歧根的主要原因及預防措施如下:
  (1)粘質土土塊大,容易造成分杈,故宜選土層深厚的沙質土或砂壤土栽培。
  (2)施用未腐熟的堆肥,則會引起直根先端受害,生長點受損而發生分杈,故施用堆肥必須經過腐熟,並在發芽後施於植株一側,以免與直根先端接觸而燒根。
  (3)施用化肥量過大,土壤溶液濃度高,傷及直根而引起分杈現象。
  (4)牛蒡幼苗期到直根發育初期,如遇土壤過干,則會引起分杈,所以務必注意適當灌水,使土壤保持疏鬆濕潤。
  (5)陳舊種子發芽所形成的苗株,發育緩慢,直根伸長力很差,易發生分杈,生產上宜用新種子。

  7.采收與貯藏
  (1)采收 牛蒡平均畝產為1500~2000千克。收穫時要注意保護肉質根不受損傷。采收前,用刀從葉柄基部(留10~20厘米長的葉柄)割去地上部分葉片,然後用鋤或鏟扒去松士層,然後用手拔起。
  (2)貯藏 秋冬采收後,肉質根一部分整理出售,其餘大部分要先貯存一段時間。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先挖1米深的溝,將牛蒡與細土互疊(一層牛蒡一層細土),逐層堆積,最後覆土防止乾燥,根據市場需要,分批分期出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