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雙魚<。)#)))≦生活社區's Archiver

ut1040 發表於 2010-2-25 17:59

2010 世界經濟破浪前行

  「政府驅動型」能否轉為「自我修復型」

  當前的經濟復甦,很大程度是「政府驅動型」。以美國為例,其經濟第三季度增長,主要受益於政府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克裡斯蒂娜·羅默就認為,在第三季度經濟增長中,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居功至偉,它給當季美國經濟增幅貢獻了3-4個百分點。

  但這種「政府驅動型」經濟,雖見效快,也隱藏著新的危機——因為政府不可能一直保持這種高投入,尤其是對已債台高築的美國政府來說,如果政府不能有效使經濟由「政府驅動型」向「自我修復型」轉變,那麼經濟危機就不可能結束。

  在伯格斯滕看來,這就存在一個大問題,即復甦可持續問題,「中國和美國,以及其它地方的大規模刺激經濟計劃在明年結束後,經濟復甦還能否持續,能否避免經濟不會出現再次的衰退。」

  他說:「當前一個微妙的問題是,能否從政府刺激經濟的經濟復甦轉變成由私人需求和投資推動的可持續性增長,我認為這將是未來一年的重要事件。如果這一問題能處理好,復甦將會繼續;如果沒有處理好,我們可能將面臨第二次經濟下滑,再度面臨衰退問題。」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認為,危機導致私人需求出現崩潰,政府介入採取刺激措施是正確的選擇,但要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財政刺激措施必須逐步退出,私人需求必須取而代之,在這方面,私人消費和投資是一個關鍵因素。」

  但在這方面,不斷高漲的失業率正成為一個新的不確定性因素。以美國為例,10月份和11月份失業率都達到或超過了10%,維持在26年來最高點。

  就業是民生的根本,失業率大幅增加,將會繼續打擊美國的消費,加劇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使經濟復甦變得更加緩慢和艱難。而在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一些貧困國家,高漲的失業率正有促使社會動盪的風險。

  世界銀行指出,「世界各國的失業率還在上升,許多國家的房地產價格仍在下跌,銀行的資產狀況依然脆弱……這些因素導致世界經濟最終走向復甦的力度目前還不確定。」

  IMF也警告,在發達國家,高漲的失業率將再次對資產價格造成壓力,並有導致通貨緊縮的風險;政府債務的不斷攀升使債券收益率上升,將壓制房市的復甦;一些國家房價繼續下跌,可能損害到銀行業的健康運行。

  對此,美國要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就業,以此穩定美國社會,並使經濟復甦可持續,這也成為奧巴馬政府當前頭號經濟任務。對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來說,則必須大力促進內需,使內需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發動機。

  布蘭查德認為,在世界經濟發生深遠變化的時候,各國必須在內需和出口方面進行調整。作為一個具體方面,由於美國個人消費出現下降,美國及主要貿易夥伴必須進行相應調整,美國要努力增加出口,而其他國家則必須降低對美出口。他表示,中國的出口驅動模式非常成功,但從長遠來看,中國要降低儲蓄、增強內需,就必須建立更有效的社會安全網、便利居民獲得信貸的渠道,同時提高企業治理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謂美國應增加出口的輿論下,針對「中國製造」的貿易保護主義甚囂塵上,加上最近升溫的人民幣升值呼聲,這真的是出於世界經濟復甦大局考慮,還只是某些國家禍水外引的謀略,值得仔細觀察。

  許多經濟學家傾向於美國和世界經濟將會出現「U」型復甦。比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穆迪經濟學家網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就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我認為美國經濟將會出現U形復甦。也就是說,經濟衰退將在2009年結束,2010年則會增長乏力,到2011年和2012年才可能出現強勁增長。」

  但一些經濟學家警告,美國和世界經濟都可能出現「雙底」復甦或「W」型復甦的可能。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經濟復甦就是一個巨大的「W」型。當前危機被認為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重複「W」型走勢也未嘗沒有可能性。伯格斯滕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依然風險重重,不排除有陷入「第二次衰退」的可能。迪拜債務危機或許就是一個小小的警訊,提醒人們,經濟雖有起色,但危機尚未過去,復甦的道路仍漫漫長遠且艱難。

  誰是最早復甦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認為,在世界各大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將會率先復甦;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其他經濟體將會跟進走出危機。

  但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IMF第一副總裁利普斯基及其他經濟學家都認為,在當前各大經濟體中,中國經濟已率先復甦,而且,與以往經濟復甦情況有所不同的是,新興經濟體正成為牽引世界經濟復甦的主要火車頭。

  儘管在誰是最早復甦者問題上存在差異,但外界公認的是:美國和中國作為最大的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其經濟狀況對世界經濟復甦至關重要。

  在最近一次決策例會上,美聯儲認為,美國經濟正在向好發展,儘管經濟增長在短期內仍保持疲弱,但隨著一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美國經濟增勢將得到加強。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長了2.8%成為美國經濟實際已走出衰退的最強有力證明。

  就中國而言,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達8.9%,全年超過8%應不成問題。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說,中國經濟從第二季度開始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帶領全球經濟復甦」,這對所有人都有好處。

  按照IMF的數據,2009年世界經濟將下滑1%,但2010年可望增長3%。即便走出危機,也並不意味著坦途的來臨。以美國經濟為例,美聯儲警告,美國經濟徹底復甦可能需要5至6年時間。根據美聯儲的解釋,徹底復甦是指美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失業率和通脹水平在美聯儲的控制範圍之內。按照美聯儲的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在-0.5%至零之間,明年可望達到2%-4%。但失業率會居高不下,今年整體失業率預計將在9.8%-10.3%,明年仍會保持在8.6%-10.22%。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一再強調,美國經濟經歷了很長時間才淪落到目前危機,要走出危機也需要相當長時間。這一點同樣適應於深受危機衝擊的歐洲國家,也適用於整個世界經濟。

  在一些新興經濟體,金融壓力則依然嚴重。這些國家金融局勢如果失控,無疑會對整體金融市場帶來新一波衝擊。迪拜世界債務危機就是一個最新的例子。另外,IMF還警告,高失業率以及社會不滿有導致貿易保護主義的危險,並可能使得一些國家既定改革放緩,這將最終影響到生產領域並打擊民眾信心。

  對於當前的「觸底說」,林毅夫態度審慎,他指出,現在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由於當前危機已是實體經濟危機,在實體經濟問題沒有改變前,認為經濟已經「觸底」還未時尚早。

  對於美國經濟走勢,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日前演講中表示樂觀。但他也指出,現在就斷言美國經濟已實現持久復甦還未時尚早,而且,儘管經濟再次急劇下滑可能性很小,但「雙底」衰退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回顧即將過去的2009年,美國和世界經濟走勢無疑驚心動魄。年初,華爾街一片愁雲慘霧,美國經濟呈「自由落體下滑」,世界經濟也是陰霾沉沉。但到下半年,中國經濟復甦步伐加快,美國經濟苦盡甘來,世界經濟展開復甦旅程。

  但隨著復甦跡象的日益顯現,一系列新的問題也開始產生。在發達國家,信貸緊張仍未得到有效緩解,失業率居高不下;在發展中國家,高糧價和高油價正加劇危機的破壞力。就全世界而言,「退出戰略」的實施關係到未來經濟能否持續復甦。能否有效應對這些挑戰,無疑考驗著各國決策者的智慧。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