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雙魚<。)#)))≦生活社區's Archiver

jorden9128 發表於 2010-2-25 07:21

商業週刊:KKR將成下一個伯克希爾

  我們很難相信亨利·克拉維斯(Henry Kravis)會去嫉妒別人的投資組合。這位私募大鱷和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的聯合創始人以其通過買賣公司而獲利的能力著稱於世。這種能力讓他在執掌KKR的33年中積累起驚人的財富。根據《福布斯》的數據,今年65歲的克拉維斯身價大約為38億美元。他的公司擁有或持股51家公司,年度營收加起來達到2180億美元,是私募股權對手百仕通集團和凱雷集團的兩倍多。在KKR擁有的大公司中,有零售商玩具「反」斗城(Toys "R" Us)、研究機構尼爾森(Nielsen)和醫院運營商HCA等。

  然而,坐在寬敞的辦公室裡,眺望著紐約中央公園的南端,克拉維斯的思緒卻飛向了西部,那是金融巨頭伯克希爾-哈薩韋的所在地。伯克希爾的首席執行官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克拉維斯的偶像,他這樣評價巴菲特:「他能夠隨心所欲地做任何投資,而且他從來不需要募集資金。」克拉維斯認為伯克希爾利用堆積如山的現金和一批公開上市的股票來進行收購的做法絕不亞於「完美的私募股權典範」。

  讓克拉維斯和聯合創始人喬治·羅伯茨(George Roberts)最為艷羨的是,巴菲特具有在任何經濟環境下撲向任何規模的交易的能力。克拉維斯說:「他相比我們具有明顯的優勢。我很希望我們也能夠培養起這樣的優勢。」

  這位被稱為「收購之王」的高人居然談起了自己的弱點,這很好地說明了槓桿收購行業的現狀。曾幾何時,私募股權公司可以輕易地從投資者那裡獲得資金,可以從銀行借來更多錢,然後用現金收購公司,對它們進行重組,然後將它們上市,快速獲得投資回報。然而,2007年,當銀行停止貸款之後,收購交易戛然而止,很多私募股權公司持有大量槓桿過高的公司卻不能出手。根據Capital IQ提供的數據,美國過去兩年共有543家私募股權控股公司倒閉,其中KKR有兩家:房地產貸款商Capmark Financial Group和門窗生產商Masonite。結果,KKR的回報率大為下降。

  克拉維斯和羅伯茨本可以耐心等待局勢好轉、修復自己的創傷、承諾投資者一旦交易環境改善就能提升業績,然而他們並沒有這麼做。他們打算改寫KKR三十年來的劇本。這場金融危機讓這兩位私募股權教父級人物明白了很多東西。他們必須更為敏捷、迅速。他們必須打破過去大家用大手筆槓桿收購來定義私募股權的印象——最著名的就是他們1989年收購RJR Nabisco的案例。他們不能夠僅僅依賴負債來完成交易。用克拉維斯的話來講,他們需要「更多地掌握自己的命運」。

  這兩位大師已經提出了一項分四步走的計劃來實現這一點。首先,他們要在公司內部成立一家投資銀行,來為KKR的投資組合服務。第二,他們要讓KKR上市,希望在2010年初登陸紐交所,這樣某一天他們就能夠用股票來進行收購和對公司進行投資(今年10月份KKR將30%的股權在阿姆斯特丹上市)。第三,克拉維斯和羅伯茨顯然不會放棄收購,但他們將把重點放在少數股權(即非控股股權)和合資公司上面,同時擴大涉足行業的範圍。最後,他們將採用新的管理機制,讓公司在擴張的過程中能夠保留KKR緊湊縝密的企業文化。

  其他私募股權公司認為KKR模仿巴菲特的做法是正確的。Madison Dearborn Partners董事長約翰·康寧(John Canning)表示:「這對他們來講是合乎邏輯的。向他們那麼大的公司不能再僅僅依靠過去的籌資手段。形勢已經變化了。」如果克拉維斯和羅伯茨實驗成功,他們的戰略將為其他私募股權公司指出一條明路。即便銀行家也認為私募股權公司需要在槓桿收購之外開闢新的戰場。摩根士丹利首席執行官麥晉桁(John Mack)預測:「私募股權涉足範圍將會越來越廣。除了購買公司然後進行重組,他們將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投資。」

  當然,KKR並不是唯一一家想要從公共市場融資的私募股權公司。百仕通和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開了先河,兩家公司都在2007年進行了IPO。但是這場金融危機對它們很殘忍,即便經過近期的上漲,它們的股價相比發行價仍分別下跌了57%和79%。

  相比之下,KKR的上市則趕上市場處於恢復過程的好時期。稱其為耐心也好,運氣也好,反正是賺了。自從今年3月份見底以來,百仕通股價已經上漲245%,Fortress攀升了272%。紐約投資銀行Holland & Co董事長邁克爾·霍蘭(Michael Holland)表示:「這兩隻股票顯然被大家冷落,但過去幾個月殺進去的聰明錢回報非常不錯。」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